新工科人才培养信息化

发表时间:2023-08-07

    近日,北京大学郝永胜教授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表示,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做到的是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功不唐捐。

    从行业和企业来说,需要什么样的工科人才?

    那就是:解决复杂能力;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;建立项目模式和数据处理;专业素质和人文精神;符合国家战略需要。

    有了需求就要有培养目标,如果学校再做到四个打通更能帮助学生学习:智慧教室和实验室打通,课堂讲授和线下实验打通,实验项目和授课内容打通,毕业论文和创新项目打通。

    通过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手段很多:郝教授着重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面给与讲解:

   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,通过信息技术、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,实现“网上做实验”和“虚拟做真实验”。

    这类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、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,实现“网上做实验”和“虚拟做真实验”,解决了高校实验教学 “做不到”“做不了”“做不上”的老大难问题。

    因为包含多门课程原理,方法和技术,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专业课程,应用相关知识通过自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设计性实验,以学科及行业发展前沿问题为选题,以学生自主设计为基本要求,引导学生洞悉,探索学科前沿,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研究探索型实验。

    郝永胜,北京大学教授,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实验室教育专委会主任。 主要从事虚拟仿真模型、算法、软件和应用研究,研究领域涉及大数据中间件处理,虚拟现实技术和元宇宙教学生态空间和资源建设,高校实验室建设等方面。主持设计开发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上申报、评审、公示和优质教学资源展示信息系统,参与制定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中心建设体系标准。 现任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(CVRVT)教育委员会主任,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