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信息化时代,"互联网+"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,让职业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,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。作为学校的窗口与名片,互联网综合门户平台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。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传统的门户平台建设已无法满足学校的宣传需求,只有整合互联网+教育的新式宣传特点和用户使用习惯,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实力,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,拓展学校的传播渠道。本文以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(以下简称“学院”)为例,探讨互联网+教育背景下,职业院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实践。
一、学院门户网站的建设背景
学院从本世纪初开始启动教学、教务、行政管理软件以及门户网站的建设,但没有专门的教务管理系统、学生管理系统、网络教学平台,更没有实现软件之间的交互和信息共享;各教学系部没有专业的教学资源管理软件,教学资源管理混乱,教学方式方法传统死板;学校已经购买的系统多而杂,没有实现数据统一存储分析,并且随着工作方式方法的变化,门户网站、教学、教务、行政管理软件都没有做相应更新,软件系统运行机制与工作实际流程存在偏差。
十二五期间,为达到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”的评选要求,优化教学工作流程和校务管理内容,学院购置了整合集成的“智慧校园平台”,包括教务管理、课程教学、顶岗实习、招生管理、课件资源管理、学生管理、办公OA等18个应用系统;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、汽车维修专业、船舶驾驶专业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都建设了相应的资源库。
十三五期间,为避免信息孤立,实现数据共享,加强学生、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,增加门户网站与智慧校园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,实现新媒体资源在门户网站的展示以及移动客户端的信息查询等,学院急需建设互联网综合门户平台,以满足新形势下学院的发展需求。
二、基于互联网+背景下的学院门户网站建设
(一)建设目标
1.打造网络名片,树立学校品牌
整合动态新闻信息、微信、移动应用等,展示学校办学实力,不断积累用户群,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,占领网络宣传的“新阵地”。
2.搭建互动平台,引领校园文化
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传播平台,实现全方位、立体化宣传,加强互动交流,为师生、家长、社会提供沟通互动的桥梁。
3.借助营销工具,助力招生业绩
多终端跨屏浏览,实现PC、平板、手机等终端设备全覆盖,充分满足时代趋势与移动化生活、办公的需求;获取更多生源信息,提高学校招生业绩。
(二)建设原则
基于互联网+教育背景下,学院打破传统网站的建设思路,从学校易用、家长易搜、数据易看易懂、门户网站安全等方面进行考虑[1]。
1.学校易用
符合用户体验的基本需求。采用响应式网页设计的开发思路,实现跨平台、多终端浏览器适配显示。内容上传与编辑、发布审核等后台操作的内容管理系统(CMS)按用户角色进行授权设置,减少学校管理及维护工作量。
2.家长易搜
借助专业工具,精准设计学院的关键词库,提升学院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顺序,让学生及其家长、潜在生源及其家长更容易找到学院。此外,学院网站结构扁平化设计,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。
3.数据易看易懂
自动统计网站访问量、询盘量、线索量、关键词搜索量、常见问题提问次数、访客地域分布等招生过程数据,从访客进入网站到意向生源,再到入学报名,便于学院招生主管领导掌握全程数据,以便制订相应的营销招生策略,合理安排和调整工作,提高网站访问量、线索转化率和最终入学报名率。
4. 确保网站安全
内容管理系统CMS将发布的内容生成静态页面,实现后端内容发布管理系统与前端互联网用户浏览门户完全分离,保障网站信息安全。
(三)网站功能定位
学校对内进行校务管理和教育活动,对外宣传学校品牌形象、开拓招生新途径。
(四)网站栏目规划
网站栏目规划是对网站内容的高度提炼,能为用户提供清晰直观的指引,帮助用户方便到达网站的所有页面。根据学院的实际需要、自身特点,经过精心提炼,学院网站的栏目设置有:新闻中心、学校概况、院系介绍、教务教研、招生就业、培训鉴定、学生园地、电子校务等主要模块,如表1所示。栏目分类清晰明确,便于用户快速定位需要了解的信息。架构上保持了良好的扩展性,以满足学院的发展需求。